我的“哈姆雷特”——《卖火柴的小女孩》解读与设计
12月1日,家长开放日。按进度,该上《卖火柴的小女孩》——棘手的课文,经典,耳熟能详。调查了一下,学生们说幼儿园的时候就知道这故事内容,家长们自不言说。正如台湾作家张晓风写的:如果有人5岁了,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,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;如果有人15 岁了,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,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;如果有人25岁了,还没有细味过安徒生,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;如果有人35岁了,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,那么他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;如果有人45岁了,还没有思索过安徒生,那么他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;如果有人55岁了,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,那么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。
《卖火柴的小女孩》这篇课文,直觉就是“凄惨”,感受就是“同情”,分析就是“黑暗”,读这样的课文我们的学生是有经验的,之前学过的《小音乐家扬科》、《小珊迪》就是类似的。如此固定的思维使学生容易曲解不同社会背景下,不同经历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。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,大多学生以为“国外是黑暗的,孩子们是不幸福的。”
富人的马车横冲直撞,他们眼里的小女孩如同牲畜;穷人孩子互相欺凌,捡走了小女孩唯一的拖鞋;穷苦让人丧失人性,爸爸逼迫她上街卖火柴,还要打她。课文确实描绘了穷苦人的悲惨生活,社会贫富不均,弱肉强食的社会背景清晰可见。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”,作者在字里行间强烈地表达了对穷苦人的同情和对冷酷社会的控诉。但这些内容仅占了约三分之一篇幅,作者更多地在描写小女孩死之前的幸福幻想。悲与喜,悲惨与幸福,灰白与彩色交相辉映,孰轻孰重?
“一千个读者,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”,课文就可以作多种解读。我以为,安徒生借助小女孩的悲惨命运,直面冷酷的社会现实,如果仅仅是揭露贫富不均的社会事实,那他是无奈、消极的。作为一个童话作家,有着追求真善美的心,他为小女孩的不幸寻找到了一条解脱之路,那就是走向天堂——课文是作过删减的。所以,“第二天清晨,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,两腮通红,嘴上带着微笑。”“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,她曾经多么幸福,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。”因此,我解读的《卖火柴的小女孩》是关于命运和幸福的话题,关于现实和幻想巨大落差之间追求平衡的人生话题。基于这样的认识,在语文工具性之外,我想最紧要教给学生的是:1、借助对小女孩的悲惨生活的认识,激起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之心。2、意识到在令人绝望的境遇中,不能放弃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。
第一课时设计如下:
一、认识丹麦,从安徒生导入。
丹麦。位于欧洲,面积43094平方公里,人口540万,2005年人均国民收入达45000美元,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。丹麦是一个像童话一样美丽的国家。出示图片。
很多人向往丹麦不仅因为它的美丽,而是因为它是一位伟大的作家的故乡。他就是——安徒生。对于安徒生和《丑小鸭》、《卖火柴的小女孩》等我们或许都已经非常熟悉了,但是,台湾女作家张晓风曾写过这样一首诗。出示(略)
二、检查预习,引出教学点。
1、词语出示。重在教学读音。
2、小女孩最后的结局怎么样?引出全文教学点。
出示:第二天清晨,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,两腮通红,嘴上带着微笑。她死了,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。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,照在她小小的身体上。
三、由点及面,体会悲惨生活。
1、听师朗读此句:你对卖火柴的小女孩充满了什么样的感情?把你对小女孩的同情和爱怜用朗读来表达出来。
2、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这几句话,哪个词最让你感觉心痛?
预设:
A “死了,冻死了” 。重点处理。
怎么会被冻死呢?(天气寒冷,家里穷,没有衣服穿,肚子饿)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1—4自然段,找找课文中相关句子来说明。
①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,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。
②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,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。
③ 她又冷又饿,哆哆嗦嗦地向前走。
④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,蜷着腿缩成一团。她觉得更冷了。
出示乱序句子,排列,体会小女孩越来越冷。
B “旧年的大年夜”“新年的太阳”
C “小小的”
D “微笑”
3、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,你会怎么对待她?
(好好照顾她;鼓励她活下去……)
大家都是善良可爱的人,都愿意用一颗爱心去帮助她。那在小女孩的周围,人们是怎么对待她的?
① 她穿过马路的时候,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,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。
② 一只怎么也找不着,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。
③ 她不敢回家,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,没挣到一个钱,爸爸一定会打她的。
她生活在一个寒冷、饥饿的现实生活中,没有快乐,更没有关爱。
四、埋下伏笔,确定“幸福”话题。
但小女孩的脸上却带着微笑。这是为什么?
出示:不同国家穷人的对幸福的理解。
小女孩要的幸福是什么?
第二课时设计简案:
一、回顾前课,了解其幻景之美好。
二、回读前文,研读小女孩的“幸福”。
1、小女孩临死前,曾经看到过哪些美好的东西?圈划出有关语句。
(温暖的大火炉 喷香的烤鹅 美丽的圣诞树 慈爱的奶奶)
2、根据回答体会,适时点拨朗读。
3、从这些美好的幻景中,小女孩最渴望的幸福是什么?哪里看出来的?
比较句子:
①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,在墙上擦燃了,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?她终于抽出了一根。
②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,要把奶奶留住。
4、感情朗读9-11段,读出小女孩对奶奶、对亲情、对关爱的渴望与追求。
5、小女孩面临如此令人绝望的境遇,依然没有放弃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,回读重点句:第二天清晨,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,两腮通红,嘴上带着微笑。她死了,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。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,照在她小小的身体上。
三、走出文本,体会作者创作心境。
出示安徒生的一句话:拥有生命是幸福的,只要你拥有健美的心灵,什么样的厄运也不能夺走你的幸福。
应该说,在安徒生看来只有活着,才能体会到幸福的存在。只要活着,就能体会到幸福。现在小女孩的生命被夺去了,还可能得到她所渴望的幸福吗?想象一下,当作者写到小女孩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时,他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情、出于怎样的目的写下两个“幸福”?请同学们把你们体会到的读出来。
(愤慨、谴责、无奈、同情、祝福……)
转载http://www.wyschool.com/2006/user1/80/archives/2006/6160.html